欢迎来到枣强伟聚玻璃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您的位置: 首页 - 解决方案 - 新疆景区150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注意事项

新疆景区150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注意事项

来源:解决方案 / 时间: 2025-10-20

新疆景区 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注意事项

新疆景区多位于生态敏感区(如草原、湖泊、山地周边),且游客流量季节性波动大(旺季激增、淡季骤减),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作为景区污水预处理核心设施,建设需兼顾生态保护、游客体验与设备适配性。若建设不当,易污染景区环境、影响游客观感,甚至违反环保法规。因此,明确新疆景区 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注意事项,是保障景区污水治理达标、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
新疆景区玻璃钢化粪池建设需适配特殊气候,冬季严寒易导致池体冻裂,夏季高温多风沙易加速设备老化,同时需避开游客活动密集区(如景点、步道、停车场),避免施工与运行影响旅游秩序。掌握建设要点,能帮助景区在 “环保达标” 与 “旅游服务” 间找到平衡,确保设施既发挥预处理作用,又不破坏景区生态与景观。

随着新疆对景区环保要求的提升,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需符合《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范》及地方生态标准,如与景区生态红线保持安全距离、污水预处理效果达标等。规范建设不仅能避免景区因环保问题被整改,还能提升景区形象,为游客打造 “生态友好” 的旅游环境,助力景区长远发展。

一、建设选址需兼顾生态保护与游客体验

新疆景区 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选址,需远离景区核心景点(如湖泊、草原、古迹),距离不小于 50 米,避免施工与运行破坏景观完整性,同时防止污水渗漏污染景点周边土壤与水体,影响游客游览体验。若景区有生态保护红线,需严格在红线外选址,确保符合景区生态规划。

选址需避开游客活动密集区,如步道两侧、停车场周边、餐饮住宿集中区,距离不小于 30 米,减少施工期间的噪音、粉尘对游客的干扰,同时避免运行中设备异味影响游客停留。可选择景区边缘的闲置地块(如废弃基建用地、林地间隙),既便于污水收集,又降低对旅游活动的影响。

选址需考虑污水收集范围,确保覆盖景区餐饮、住宿、公共卫生间等污水排放源,且污水能通过重力自流进入化粪池,减少提升泵使用,降低能耗与运维成本。若景区地形有坡度,需将化粪池选址在略低于污水排放源的区域,利用地势差优化污水输送,契合景区分散式污水排放特点。

二、池体材质与结构需适配景区气候

玻璃钢化粪池

新疆景区 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需选用高强度材质,玻璃纤维含量不低于 65%,树脂选用耐高低温的乙烯基酯树脂,确保能耐受 - 30℃冬季低温与 40℃夏季高温,避免池体因温差大出现脆裂、老化。同时,池体壁厚不低于 15 毫米,增强抗冲击能力,防止景区游客、动物意外碰撞导致损坏。

化粪池结构需采用三格分级设计,第一格(沉淀区)容积不低于总容量的 50%,适配景区旺季游客多、污水含大量食物残渣的特点,确保固体杂质充分沉淀;第二格(厌氧区)容积不低于 30%,延长有机物分解时间;第三格(澄清区)容积不低于 20%,提升预处理效果,减轻后续处理设备负荷。

针对新疆景区多风沙的特点,化粪池顶部需设计密封式盖板,盖板材质选用玻璃钢复合板,表面涂刷抗紫外线涂料,防止风沙堆积堵塞盖板缝隙,同时避免紫外线暴晒加速盖板老化。盖板需预留检修口与清掏口,且检修口配备防尘盖,减少风沙进入池体内部。

三、防腐防冻措施需契合景区环境

新疆景区冬季严寒,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需做好防冻处理,池体外部包裹 8-10 厘米厚的聚氨酯保温层,保温层外覆盖防水布,防止积雪融化渗入保温层降低效果;若景区冬季气温低于 - 25℃,需在保温层外侧加装电伴热带,温度设定在 5℃-8℃,防止池内污水结冰膨胀损坏池体。

景区若位于盐碱地周边(如沙漠边缘景区),化粪池建设需强化防腐处理,池体内部涂刷耐盐碱防腐涂层,厚度不低于 0.8 毫米,防止污水中盐碱成分腐蚀池体内部;同时,在化粪池基础周边铺设土工布隔离层,避免周边土壤中的盐碱成分渗透至池体底部,延长池体使用寿命。

化粪池进出水管道需同步做好防腐防冻,管道选用同材质玻璃钢管道,外壁包裹与池体一致的保温层,接口处采用耐盐碱密封胶密封,防止温差导致管道热胀冷缩出现渗漏。管道敷设需深埋至景区土壤冻层以下(新疆景区冻层深度通常为 1.2-1.5 米),避免冬季管道结冰堵塞,确保污水稳定输送。

四、施工流程需减少对景区运营的影响

新疆景区 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,需选择景区淡季(如冬季、非节假日)施工,避免施工占用旅游旺季时间,减少对景区正常运营的干扰。施工前需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,明确施工时段(如每日游客较少的清晨、傍晚),并在施工区域设置围挡与警示标识,防止游客误入。

施工过程需控制噪音与粉尘,选用低噪音的挖掘设备、搅拌设备,必要时加装隔音罩;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降尘,避免粉尘扩散至景区游览区域,影响游客健康与景区空气质量。同时,施工废料需及时清理外运,不得在景区内堆积,保持施工区域周边环境整洁。

施工需保护景区周边植被,若施工区域有树木、花草,需提前移栽至临时区域,施工完成后重新定植,避免直接砍伐破坏;若需开挖林地,需提前获得林业部门许可,施工后及时恢复植被,确保景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,契合景区 “生态优先” 的建设理念。

五、与后续处理设备的协同建设

新疆景区 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,需与景区后续污水处理设备(如一体化处理设备)协同规划,两者间距控制在 15-20 米,减少连接管道长度,降低污水输送过程中的能耗与渗漏风险。同时,管道直径需与后续设备接口匹配,通常选用 DN300-DN400 玻璃钢管道,确保污水输送通畅。

协同建设需考虑景区污水量波动,在化粪池与后续设备间增设调节池,调节池容积不低于化粪池日处理量的 30%,适配景区旺季污水量骤增的特点,避免污水超出后续设备处理负荷,导致处理效果不达标。调节池需同步做好防腐防冻,与化粪池共用保温、防腐系统,降低建设成本。

协同建设需预留监测接口,在化粪池出水口与后续设备进水口安装流量、水质监测仪表,实时监测预处理效果与污水输送状态,便于景区运维人员及时调整运行参数。监测数据可接入景区智慧管理系统,实现远程监控,减少人工巡检频次,适配景区运维人员有限的特点。

六、清掏与运维设计需适配景区管理

新疆景区 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,需设计便捷的清掏通道,清掏口宽度不小于 1.2 米,且通道连接景区内部道路,便于清掏车辆(如吸污车)进入,避免清掏时占用游客步道或破坏植被。清掏周期需根据景区客流调整,旺季每 1-2 个月清掏一次,淡季每 3-4 个月清掏一次,确保池体有效容积。

化粪池周边需规划污泥暂存区,暂存区面积不小于 10 平方米,地面铺设防渗膜,防止污泥渗漏污染土壤;暂存区需远离游客活动区与水体,且配备遮阳棚,避免污泥暴晒产生异味。污泥需由有资质的单位定期清运,不得在景区内随意处置,符合景区环保要求。

运维设计需简化操作流程,化粪池配备智能液位传感器,当池内沉淀物达到警戒液位时,自动向景区运维人员发送清掏提醒,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。同时,在化粪池周边设置简易运维工具箱,存放常用检修工具与密封胶,便于运维人员快速处理小故障,保障设备稳定运行。

七、景观融合设计需提升景区整体美感

新疆景区 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,需进行景观融合设计,在化粪池周边种植耐盐碱、易养护的本土植物(如沙棘、苜蓿、新疆杨),形成绿色隔离带,掩盖设备外观,提升周边景观美感,避免设备与景区自然景观脱节。植物种植需疏密有致,不影响设备检修与清掏。

化粪池盖板表面可进行景观化处理,如绘制与景区主题相关的图案(如草原、湖泊、民族文化元素),或设计成仿自然山石造型,使其融入景区环境,减少游客对 “污水设备” 的突兀感。图案需选用耐紫外线、防褪色的涂料,确保长期保持美观。

施工区域周边需设置生态围栏,围栏材质选用木质或仿石材质,高度不低于 1.2 米,既起到隔离保护作用,又与景区景观风格协调。围栏上可悬挂景区环保宣传标识,向游客传递 “生态保护” 理念,将化粪池建设与景区环保教育结合,提升景区文化内涵。

八、建设需符合景区环保与审批要求

新疆景区 15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建设前,需完成环境影响评估,提交景区环保部门审批,评估内容包括污水渗漏风险、生态影响、对游客体验的影响等,确保建设方案符合《新疆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》。若景区位于自然保护区、湿地公园周边,需额外获得相关主管部门许可。

建设需选用环保型材料,如玻璃钢树脂需符合国家环保标准,无甲醛、苯等有害物质释放;保温材料选用阻燃、无污染的聚氨酯材料,避免施工与运行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,影响景区生态与游客健康。材料进场前需提供质量检测报告,确保达标。

建设完成后需进行环保验收,邀请景区环保部门、监理单位参与,验收内容包括池体密封性(满水试验 24 小时无渗漏)、预处理效果(出水悬浮物含量低于 100mg/L)、景观融合度等,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。验收资料需存档,以备后续环保检查,确保景区污水治理合规运营。

相关产品

在线客服
微信联系
客服
扫码加微信(手机同号)
电话咨询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