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农牧场使用100立方化粪池,杂物分离的特别提醒
新疆农牧场使用 100 立方化粪池,杂物分离的特别提醒
在新疆农牧场运行 100 立方化粪池(核心为玻璃钢化粪池)时,杂物分离是保障设备稳定的关键环节。农牧场污水中混有大量牲畜粪便、秸秆、毛发、沙尘(新疆多风沙)等杂物,若未有效分离,易导致化粪池管道堵塞、污泥板结、玻璃钢罐体磨损,甚至影响污水净化效果。结合新疆地域特点与农牧场生产场景,做好杂物分离工作,能延长设备寿命、降低维护成本,确保化粪池适配农牧场污水特性。
一、认清农牧场杂物特性与危害:针对性分离的前提
新疆农牧场化粪池面临的杂物,具有 “种类多、数量大、易板结” 的显著特点。一是固体杂质占比高,如牲畜圈舍冲洗污水中,含有大量秸秆、干草、饲料残渣(每立方米污水中杂质含量可达 50-100g),且颗粒大小不均(从几毫米到十几厘米不等);二是纤维类杂物易缠绕,如牛羊毛发、编织袋碎片等,这类杂物随污水流动时,易缠绕在管道阀门或化粪池内部部件上;三是混合沙尘后易板结,新疆多风沙,沙尘随雨水或冲洗水进入污水,与粪便、秸秆混合后,会形成坚硬板结物,沉积在化粪池底部,难以清理。
这些杂物若未分离,会对 100 立方化粪池造成多重危害。首先,堵塞管道与设备,秸秆、毛发等杂物易卡在玻璃钢化粪池进水管道、出水阀门或预处理格栅中,导致污水流动受阻,甚至出现污水外溢,污染农牧场土壤与牧草(新疆草原生态敏感,污染后恢复难度大);其次,加速污泥板结,板结杂物会包裹化粪池内的活性污泥,阻碍厌氧菌群与有机物接触,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下降 30%-50%,COD 去除率从 60% 降至 30% 以下;最后,磨损玻璃钢罐体,大颗粒杂物(如石子、坚硬秸秆)随污水流动时,会不断摩擦罐体内壁,破坏防腐涂层,缩短罐体使用寿命(原本 15 年的使用寿命可能缩短至 8-10 年)。
此外,杂物未分离还会增加后期维护难度与成本。新疆农牧场多位于偏远区域,化粪池清掏需依赖专业设备,若罐内杂物过多,清掏周期会从 1.5 年缩短至 6-8 个月,单次清掏费用增加 20%-30%;且板结杂物需用高压水枪或机械破碎才能清理,过程中可能损伤玻璃钢罐体,进一步增加维修成本,影响农牧场正常生产运营。
二、前端分离:从源头拦截杂物的核心措施
(一)分级预处理:适配农牧场杂物特点的分离系统
在化粪池进水端搭建 “三级预处理系统”,层层拦截不同类型杂物。第一级为 “粗格栅过滤”,在圈舍污水出口或化粪池进水主管上安装机械粗格栅(栅隙 10-15mm),拦截秸秆、干草、大颗粒饲料残渣等,格栅需选用不锈钢材质(耐牲畜粪便腐蚀),且配备自动清渣装置(新疆农牧场面积大,人工清理效率低),清渣频率设置为每 2 小时 1 次,避免杂物堆积堵塞;第二级为 “细格栅过滤”,在粗格栅后安装细格栅(栅隙 3-5mm),拦截毛发、小颗粒沙尘等,细格栅需每周人工清理 1 次,清理时需注意避免格栅变形(可用软毛刷配合清水冲洗);第三级为 “沉砂池分离”,在细格栅后建设小型沉砂池(容积约 5 立方,停留时间 30 分钟),利用重力分离污水中的沙尘、石子等比重较大的杂物,沉砂池底部需设置排砂阀,每日排砂 1 次,防止沙尘沉积板结。
针对新疆风沙特点,强化预处理系统的防尘防护。粗格栅、细格栅的电机与传动部件需加装防尘罩(防止沙尘进入导致卡顿),防尘罩需每周清理 1 次;沉砂池顶部需加盖密封盖板,盖板周边用密封条密封,避免风沙落入池内,同时减少异味溢出;预处理系统的管道需选用耐磨玻璃钢夹砂管(抵御沙尘与杂物摩擦),管道转弯处需设置检修口,便于后期清理堵塞的杂物。
(二)生产环节配合:减少杂物进入污水的运营调整
结合农牧场生产流程,调整操作习惯减少杂物产生。在牲畜圈舍日常清理时,先人工捡拾秸秆、干草、编织袋等大块杂物,再进行冲洗(避免将大块杂物直接冲入污水系统);饲料投喂时,控制饲料颗粒大小(避免过大颗粒未被食用进入污水),且及时清理圈舍周边散落的饲料,减少杂物来源;新疆农牧场春季(3-5 月)风沙大,需在圈舍通风口、污水池周边加装防风网,减少沙尘进入污水,同时定期清理污水收集池周边的沙尘,避免雨水冲刷带入。
对特殊生产环节产生的高杂物污水,单独收集处理。农牧场青贮饲料加工、牧草收割清洗等环节产生的污水,杂物含量极高(秸秆、牧草碎片占比超 50%),需单独建设收集池,经人工分拣去除大块杂物后,再接入化粪池预处理系统;牲畜屠宰废水需先经过滤棉过滤(拦截毛发、内脏碎片),再进入预处理系统,避免这类高杂质污水直接冲击化粪池,影响分离效果。
三、中端优化:提升化粪池内部杂物分离能力的措施
(一)化粪池结构改造:适配农牧场杂物分离的设计调整
对 10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进行内部结构改造,增强杂物分离与沉积能力。将传统单格化粪池改造为 “三格串联式结构”,第一格(进水格)容积占比 30%,内部设置 “挡流板 + 斜板沉淀装置”,挡流板减缓污水流速(避免杂物随水流冲击后续格室),斜板沉淀装置加速毛发、细小沙尘等杂物的沉降;第二格(反应格)容积占比 50%,作为主要反应区,内部安装折流板,延长污水停留时间,同时防止已沉降的杂物再次被水流卷起;第三格(出水格)容积占比 20%,设置 “过滤筛网 + 导流板”,最后拦截未沉降的细小杂物,筛网需选用耐腐蚀尼龙材质(孔径 2mm),每月打开检修口清理 1 次。
针对新疆冬季低温特点,优化化粪池保温与防结冰设计。在化粪池罐体外侧包裹 5-8cm 厚岩棉保温层,进水格、反应格的斜板与折流板需加装电伴热条(功率 10W/m),温度控制在 5℃以上,防止冬季污水结冰导致杂物与冰层混合,难以分离;化粪池检修口需选用保温盖板,盖板内侧铺设保温棉,避免冬季开启检修口时冷空气进入,导致罐内水温骤降。
(二)运行参数调整:促进杂物沉降的操作优化
动态调整化粪池进水负荷与停留时间,提升杂物分离效果。新疆农牧场污水量随季节波动大(夏季灌溉期污水量增加,冬季减少),需根据实际水量调整进水频率,避免进水负荷过高(瞬时流量超 5 立方 / 小时)导致水流过快,杂物无法沉降;将污水在化粪池内的总停留时间从 12 小时延长至 14 小时,其中进水格停留时间控制在 4 小时,确保足够时间沉降大块与重质杂物;冬季低温时,适当降低进水负荷(降至设计值的 80%),同时延长停留时间至 16 小时,抵消低温对杂物沉降的影响。
定期对化粪池进行 “反冲洗”,防止杂物板结。每季度选择晴天(新疆冬季晴天多,利于操作),关闭化粪池进水阀,用清水从出水格反向冲洗至进水格,冲洗水压控制在 1-1.5MPa,通过水流扰动松散沉积的杂物,便于后续清掏;反冲洗后需静置 24 小时,待杂物重新沉降后,再恢复正常进水,反冲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玻璃钢罐体有无渗漏(避免水压过高导致罐壁损伤)。
四、后端维护:保障分离系统长期有效的关键
(一)定期检查与清理:适配新疆农牧场周期的维护计划
制定 “月度 - 季度 - 年度” 三级维护计划,确保分离系统稳定运行。月度维护:重点检查粗格栅、细格栅的运行状态(电机是否异响、清渣装置是否正常),清理沉砂池与化粪池进水格的沉积杂物,检查预处理管道是否堵塞(可用管道内窥镜检测);季度维护:彻底清理细格栅与化粪池出水格的筛网,检查斜板、折流板是否变形(变形需及时校正),对预处理系统的电机与传动部件进行润滑(选用耐低温润滑脂,适应新疆冬季环境);年度维护:对整个分离系统进行全面检修,更换老化的格栅、筛网与密封件,清理化粪池内的板结杂物,检查玻璃钢罐体防腐涂层(若有磨损,需补涂抗腐蚀涂料)。
结合新疆农牧场生产周期,调整维护时间。避免在牧草收割期(夏季 6-8 月)、牲畜出栏期(秋季 9-10 月)进行大型维护,选择冬季(12-2 月)或春季(3 月)农闲时段开展年度维护,减少对生产的影响;维护前需提前储备备用格栅、筛网等部件(新疆农牧场偏远,配件采购周期长),确保维护工作顺利推进。
(二)故障应急处理:针对杂物堵塞的快速响应
建立杂物堵塞应急处理流程,减少停机时间。若粗格栅、细格栅因杂物堵塞停止运行,需立即停机,人工清理格栅上的杂物(清理时需佩戴防滑手套,避免滑倒),清理后检查电机是否损坏,无问题再重启;若化粪池进水管道堵塞,需关闭管道两端阀门,用高压水枪(水压 2MPa)从检修口反向冲洗,若堵塞严重,需拆解管道分段清理,清理后需检查管道接口密封情况(重新缠绕密封带);新疆冬季若管道因杂物与结冰混合堵塞,需先用 50℃左右的温水浇灌管道解冻,再进行冲洗,禁止用明火烘烤(防止管道开裂)。
对分离系统故障导致的化粪池异常,及时采取补救措施。若因预处理系统故障,大量杂物进入化粪池导致出水浑浊、异味明显,需立即停止向化粪池进水,启用应急调节池(农牧场需提前建设,容积约 10 立方)暂存污水,同时人工清理化粪池内的杂物(可用捞渣网配合高压水枪);清理后向化粪池内投加适量厌氧菌种(每立方水 200g),补充因杂物冲击失活的菌群,24 小时后检测出水水质,达标后再逐步恢复进水,避免超标污水排放污染周边环境。
总之,新疆农牧场 100 立方化粪池的杂物分离,需结合农牧场杂物特点与新疆地域环境,从前端预处理、中端结构优化到后端维护,构建全流程分离体系。只有重视杂物分离工作,才能有效减少设备故障、降低维护成本,确保化粪池长期稳定运行,为新疆农牧场的环保运营与生态保护提供保障。